关于日本的歌舞妓
发布时间:2024-05-11 05:29:49 点击:现代剧场中谁都可以看,包括女士(虽然历史上有一段时期女子不能看),不过男扮女装的演员不少,而且唱词非常古怪,我们这种没有受过训练的人根本听不懂(就像外国人听粤剧),只能是看热闹。
当然是允许的.我就看过,呵呵.
在日本传统的文化艺术中,从一度是妓女的演艺成为大雅之堂的高尚艺术,非歌舞妓莫数了。今天,它已经走过了整整400年的历史。
不知道走过了400年漫长历史之后,歌舞妓这种凄凉的歌舞还能向前走多久?
今年,是日本歌舞妓诞生400周年。
在日本传统的文化艺术中,从一度是妓女的演艺成为大雅之堂的高尚艺术,非歌舞妓莫数了。它以其独特的集歌、舞、演剧为一身的豪华妖艳的风格,至今已走过了整整400年。为此,日本各地举办多种庆祝活动,再现这个代表了日本国粹的古老传统艺术。
日本艺术文化振兴会、松竹和共同社在东京举办了“歌舞妓四百年展”,展出内容不仅有歌舞妓诞生以来到近代、现代的文史资料,还邀请了歌舞妓的名角中村富士郎到场演出、歌舞伎演员的现场化装表演、专家解说服装道具等,不但年长者观众甚多,很多年轻观众也都感叹不已。
在早稻田大学演剧博物馆举办了展期10个月的江户·明治歌舞妓展览会,展示了歌舞妓的形成、完成、成熟和古典化的全过程,歌舞妓名演员和评论家的讲座几乎座无虚席。
日本邮政公社还专门发行了面值80日元的歌舞妓诞生400周年纪念邮票,其中一枚是创始人阿国的形象,取于出光美术馆收藏的“阿国歌舞妓图屏风”。
另外一枚取自著名歌舞妓剧目中的两个演出形象,前方是歌舞妓名家九代市川团十郎演出的《暂》中的镰仓权五郎景政,后方是五代尾上菊演出的《土蜘》中的土蜘精,这两名著名演员对歌舞妓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今年也恰好是他们逝世100周年。这两张邮票成为集邮爱好者的抢手货。
在歌舞伎的诞生地、创始人阿国的故乡岛根县,举办了复原阿国歌舞妓的活动,根据当时的史料和绘画记载,由著名狂言大师野村万之丞登台演出,40名演员紧跟“阿国”载歌载舞,再现了当时的风俗。
日本各有名的歌舞妓世家也都举办各类演出和讲座并行的纪念活动,让日本更多的民众体会和了解歌舞妓的精髓。
日本各地的纪念活动仍在持续。
看!那张白脸
说起歌舞妓,对于不了解日本文化的异邦人的联想总会有如下两种:首先是鬼!看不出性别的白脸人浮现在幽暗的背景前,拖着比京剧还长的唱腔,舞台上似乎还飘着浮世绘的落叶;其二是“妓”字引发的歧义,还有艺妓在日本电影里的频繁现身。
这些都使我们无法忽略歌舞妓这个行业的江湖身份,即使是“国粹”也是来源于民间,有它自己辛酸的成长历程。
现在在日本,肯定比歌舞妓要出名无数倍;而且,坐落在东京的歌舞妓町是闻名全球的红灯区,是旅游旺地。那么真正的歌舞妓是什么呢?
歌舞妓诞生于400年前的1603年,当时的歌舞妓(kabuki)并不是现在这样的歌、舞、演剧浑然一体的艺术,也不是男扮女装,而是一种加有简单故事情节、具有宗教色彩的舞蹈,而且是女扮男装。
歌舞妓的创始人是日本关西岛根县出云大社的女祭司阿国,为了募集木殿的修缮费,她来到京都,改革了“念佛踊”(念佛踊经时的动作舞蹈),加入简单的故事情节作为一种演艺公开表演,在京都、大阪等地引起强烈反响,甚得民众欢迎,是当今歌舞妓的原型。
阿国也因此成为歌舞妓的创始人。
歌舞妓从民俗发展成日本的国粹文化,经历了波折的成长过程,由“游女(妓女)歌舞妓”到“若众歌舞妓”,最终发展到现在的歌舞妓的原型“野郎歌舞妓”,逐渐成为现在这样专门由男演员演出的纯粹的歌舞演剧艺术。
阿国创建了歌舞妓后,在京都、大阪一带的“游女”受其影响组织了许多“游女歌舞妓”,她们除了演剧之外还从事卖淫活动。
当时的日本德川幕府对“游女歌舞妓”的淫乱行为采取了取缔措施,于1629年公布禁止女人演戏的法律,结束了“游女歌舞妓”的时代。女人演戏被禁止,并没有中断歌舞妓的发展,剧团变更办法,以年轻貌美的男子扮演女人的角色,产生了歌舞妓中的“女形”,这种歌舞伎被称为“若众歌舞妓”。
“若众歌舞妓”中的青年男子演员因为年轻貌美,深受女性观众的喜爱,演员生活作风糜烂,经常和观众发生恋情,时有殉情、私奔等引起社会轰动的事件发生。幕府虽然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改善,但难见效果,于是在1652年明令禁止“若众歌舞妓”演出活动。
然而,歌舞妓毕竟成为当时日本民众最主要的娱乐活动,幕府禁止无法断绝民众的喜好,剧团方面便想出了对付禁令的方法,把青年男子演出的歌舞妓改为成年男性演出,于是出现了“野郎歌舞妓”,也就是现在日本歌舞妓的原型。歌舞妓从此改变了侧重以美媚之貌蛊惑观众的做法,转而追求演技,逐渐发展成专门由男演员演出的纯粹演艺。
另一方面,从西洋归国的知识分子和执政者们看到西洋社会里把艺术视为国家文化的象征。于是就把歌舞妓当作了日本文化的代表。歌舞妓从此被视为现代人所为的艺术。
最是那男人的“妖艳绚丽”
以前演出过的歌舞妓剧目之中,女形的印象最鲜明的是《鸣神》。
《鸣神》的情节是描写一个居于北山岩穴的出家僧侣“鸣神上人”被天上宫廷派遣的美女“云中绝间姬”诱惑,堕落失身而消减身体的功力,饮酒大醉。云中绝间姬便乘机割断了鸣神上人把龙神封闭的绳索,为了万民百姓使甘露从天而降。
云中绝间姬用女色媚态勾引鸣神上人的时侯,鸣神上人情奈不住地开始触摸她的身体。
这个场面的云中绝间姬充满“女人”的性感,妖艳绚丽,是一种在现实的女人之中找不到的。完全是虚幻的女人魅力。
最后,她从愤怒的鸣神上人那里逃跑的时侯也一直保持着纤弱的样子。她逃得很慢,好像小脚的女人一样用不稳的步子逃走。
听说,歌舞妓的女形本来有重视“美”的思想。
比如说,歌舞妓中有“加役”这个行当是一种证明。而“立役”的意思相当于反串,指某个行当的演员饰另外一个行当的角色。特别是,一般女形演员不演心术不正的女人、没有良心的女人的角色,这种角色由“立役(相当于生)”的演员担任。从这个例子看来,女形一定需要兼而有之外貌和内心的“美”,而且女形的“美”里包括比现实的女人还有女人性的纤弱、可爱的样子。
日本遇到现代(日语叫“近代”)的明治时代,虽然歌舞妓也有过好像时装戏一样的现代化的尝试,可是至今它一直保留着“男扮女装”的女形。到现在,反而当代的观众对歌舞妓保留的女人形象感觉很新鲜,好像观众们陶醉在虚幻的女人魅力中。保留“男扮女装”的女形包含虚幻的艳丽,适应时代的旦角随着女演员的增加开始追求自然的女人健康美。
歌舞妓的演出内容,分为历史上武士故事为主的“荒事”和民间社会男女爱情故事为主的“和事”。歌舞妓的舞台布景非常讲究,既体现日本的花道艺术,又有旋转舞台和升降舞台,千变万化,再配以华丽的舞蹈演出,可谓豪华绚丽。男演员演出的“女形”,虚幻妖艳,给人以超脱现实的美感。
现在看来,日本歌舞妓演员的化妆非常浓,但是在江户时代(1604-1868)的人们看来歌舞伎的演员不化妆,他们会感到很惊奇。因为在室内剧场演出的歌舞妓因与观众的距离相当近,所以相貌非常重要。而且最初歌舞妓的Okuni歌舞妓(17世纪初),在表演结束后,就卖身,所以最初的歌舞伎非常重视演员的相貌。
但是自歌舞的中心搬迁到江户后,观众的喜好渐渐由美貌转为演技。
19世纪以后歌舞妓的观众扩大到一般老百姓。以前歌舞妓规定英雄必须具有高贵的身份,但是随着观众的变化,身份低下的人开始成为歌舞妓的主人公。因主人公是较贴近周围的人,所以演员的化装也渐渐变淡。
400年的凄凉歌舞还能走多久?
经过400年的历史演变,古典化的歌舞妓已经成为日本传统国粹文化的代表。在历史上以写歌舞妓剧本闻名的日本作家近松门左卫门,被称为日本的莎士比亚,其数十本歌舞妓剧作,成为日本文学史的宝贵遗产。一些歌舞妓演员不断磨练演技,成为名门,至今在日本拥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现在日本著名的歌舞世家有市川团十郎家、松本幸四郎家、中村歌六家、中村歌右卫门家、尾上菊五郎家、市川猿之助家、市川段四郎家、坂东三津五郎家、片冈仁左卫门家、泽村宗十郎家等,这些歌舞妓演出世家对歌舞妓的发扬光大起到了巨大作用。
歌舞妓注重和观众的交流,延伸到观众席的“花道”是演员的登台的必经之路,产生了演员和观众合为一体的效果。
在明治维新以后,西洋剧的大量引入,使得歌舞妓的表演艺术开始走下坡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麦克阿瑟占领日本期间,因为歌舞妓中的剖腹自杀等封建忠君内容,一度禁止歌舞伎上演。后来因为占领军副官巴瓦斯是歌舞妓的爱好者,他认为应该把艺术和现实政治分离开来考虑,在巴瓦斯担任演剧审查官之后,才逐渐解除了歌舞妓上演禁令。
此后,各歌舞妓世家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普及歌舞妓艺术,电视台也现场转播,并且开办欣赏讲座,一些文化人经常撰文介绍,使得歌舞妓得以复兴,欧美等西方国家也纷纷邀请歌舞妓前往演出。
但是在现在的日本社会,像中国的京剧一样,歌舞妓也面临着如何发展的问题。
共通的课题是:理解和观赏歌舞妓的年轻观众越来越少。因此,日本文化艺术界也提出了歌舞妓改革的问题。歌舞妓的名角市川猿之助就成立了“21世纪歌舞妓组”,在表演上改革传统的方式,在雨伞和树木等道具的掩护下不断变身,引起观众喝采。这样的改革或许是受到了中国川剧中的变脸的启发。
在演出内容上,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动向,引入《三国志》就是一个例子,这在传统的歌舞妓中是不可想像的。
评论家指出,歌舞妓的改革,一方面要保存古典中的精髓部分,否则就不能称为歌舞妓,而是新演剧。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观众的要求,各种新流派的歌舞妓的出现将成为必然。
周作人曾惊叹:日本摹仿中国文化,却能唐朝不取太监、宋朝不取缠足、明朝不取八股、清朝不取鸦片。而日本的茶道、禅宗和歌舞妓,恰恰是这种兼收并蓄构成了日本文化的独特性。在日本,文化保护方面有其独到之处,然而走过了400年的漫长历史,不知道歌舞妓这种凄凉的歌舞形式还能向前走多久?
。